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0755-83829389
新闻资讯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分享品鉴

〖万商泰智慧商业〗亚太炼油业及成品油贸易的发展与未来
时间:2015/11/9 8:53:46  来源:深圳万商泰投资有限公司  浏览率:

     随着经济增速放缓,我国油品需求增长乏力。同时,近年我国新增炼油能力大量投产,国内炼油能力严重过剩。为缓解油品过剩压力,平衡国内供需,加大油品出口已成为我国石油企业的现实选择和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在炼油工业发展、成品油贸易结构、各国产品质量规格等方面存在不平衡状况,这些对我国油品贸易尤其是油品出口既是契机也是挑战。

亚太地区炼油工业发展不平衡

 

    1. 亚太地区是近年全球炼油能力净增长最多的地区,目前增速有放缓势头,未来仍会保持快速增长

    近年,亚太地区炼油工业不断发展,地位逐步提升,目前全球炼油业已形成了亚太、北美、西欧三足鼎立的新格局。据PIRA数据,2010-2014年世界炼油能力净增加444万桶/日,至9645万桶/日,其中增长最多的是亚太,从2010年的3017万桶/日增至2014年的3300万桶/日,占同期世界炼油能力净增量的63.7%

    亚太地区占世界炼油能力的比例也已从2010年的32.8%提高到2014年的34.2%,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炼油生产区。2013年以来,亚太地区炼油能力扩张放缓,2014年同比仅增加9万桶/日,是自2009年以来的最低增长水平。

    目前,亚太炼油商还将继续扩建计划,以便加工更加多样化的原油。据PIRA预测,2014-2020年,亚太地区炼油能力将净增503万桶/日(年均增速为2.39%),至3803万桶/日,依然是全球炼油能力增长最多的地区,占世界炼油能力的比例将由2014年的34.2%继续攀升至35.37%

    2. 亚太各地炼油工业发展不平衡,炼油能力变化也不尽相同

    2010-2014年,亚太炼油能力增长最多的地区是中国大陆和印度,分别净增300.3万桶/日和68万桶/日,而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的炼油能力分别下降了51.7万桶/日、12.2万桶/日和21万桶/日。

    2014-2020年,亚太炼油能力增长最多的地区仍将是中国大陆和印度,净增炼油能力分别为321万桶/日和113万桶/日,合计占亚太地区新增炼油能力的86.24%(见下图)。马来西亚、越南、巴基斯坦和印度尼西亚将分别增加30万桶/日、26.6万桶/日、12.4万桶/日和6.2万桶/日,泰国炼油能力有少量增加,而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炼油能力基本保持不变,澳大利亚炼油能力减少4.4万桶/日。

    1)日本引领亚太炼厂关闭据《油气杂志》统计,截至20141月,日本共有28家炼厂,总炼油能力达到442万桶/日,全球排名第四,亚太排名第二。日本的炼油能力逐年下降,由2000年的501万桶/日降至2013年的412万桶/日,有89万桶/日的炼油能力被迫关闭。部分炼油装置关闭的主要原因在于,技术条件落后的部分炼厂难以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而且日本国内油品需求前景黯淡,多数日本炼厂不再增加投入进行升级改造。预计到2020年,日本还有约33万桶/日的产能将被关闭。

    2)印度炼油能力出现过剩,需要向中东、大西洋盆地或向亚太地区市场出口炼油工业在印度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据《油气杂志》统计,截至20141月,印度共有21家炼厂,炼油能力为435万桶/日,在世界排名第五位,在亚太地区排名第三位,仅次于日本。目前,私人公司拥有的炼油能力占印度总炼油能力的38%。印度信诚工业有限公司(Reliance)的贾姆纳加尔(Jamnagar)炼厂是世界上最大的炼厂之一,设计原油加工能力为124万桶/日,占印度总炼油能力的29%

    该炼厂位于印度西北部,以减少从中东进口原油的运输成本,同时原油进料较为灵活,可以加工许多品种的原油。在上世纪90年代末,印度政府就开始鼓励能源公司进行炼厂投资,使该国炼油能力快速提高。新世纪以来,印度炼油能力几近翻番。与此同时,石油消费由226万桶/日增加到373万桶/日。

    可见,该国的炼油能力增速远高于国内石油需求增速,其炼油能力已经过剩,产品需要向西往中东、大西洋盆地或向东往亚洲市场出口。印度的信诚公司、Essar石油公司努力打造出口导向型炼油基地,尤其是信诚公司在贾姆纳加尔炼油中心的超大规模炼厂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其油品基本用于出口,成为近年世界炼油工业发展的代表。

    3韩国炼油能力增长快于石油需求增长,需要通过大量出口油品化解国内产能据《油气杂志》统计,截至20141月,韩国共有6家炼厂,总炼油能力达296万桶/日,世界排名第六位,在亚太地区排名第四位。在全球前十大炼厂中,韩国就占了3家。从炼油能力看,韩国通过改造扩能,一次炼油能力由2003年的260万桶/日提高到2013年的289万桶/日,增加了29万桶/日。

    同期石油消费由234万桶/日提高到246万桶/日,增加12万桶/日,低于炼油能力增长水平。为了化解国内炼油剩余产能,韩国利用部分炼厂的技术、规模、物流设施等竞争优势,打造出口导向型炼厂。这样一方面可以分流国内过剩油品资源,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4)新加坡炼厂的加工能力和复杂程度全球领先据《油气杂志》统计,截至20141月,新加坡炼油能力合计为134.45万桶/日,共有3家炼厂,在全球排第15位,在亚太地区排第五位。新加坡炼油厂的加工能力和复杂程度在全球居领先地位,其中埃克森美孚在新加坡裕廊岛的亚逸查湾岛炼厂加工能力为59.35万桶/日,在全球排名第六位;壳牌在新加坡普劳布科姆(Pulau Bukom,毛广岛,也译为武公岛)炼厂加工能力为46.2万桶/日,全球排名第14位。

    另外新加坡石油公司下属新加坡炼油公司拥有的梅里茂(Merlimau)岛炼厂加工能力为29万桶/日。据了解,年加工能力为11万桶/日的凝析油加工厂已于20147月投产,所用凝析油来自中东、澳大利亚等国家,该炼厂由裕廊芳烃公司运营。

    5中国台湾高雄炼厂即将关闭据《油气杂志》统计,中国台湾总炼油能力为131万桶/日,在亚太地区排名第六位。截至20141月,中国台湾地区共有4家炼厂,其中3座属于台湾中油(CPC),分别位于高雄(27万桶/日)、桃园(20万桶/日)和大林(30万桶/日),另1家炼厂属于台塑,炼油能力为54万桶/日。

    目前,CPC的大林炼厂正在进行升级改造,其中一个10万桶/日的装置将拆除重建,新建能力为15万桶/日,计划201512月完工投产。CPC公司的高雄炼厂将于2015年底前彻底关闭,主要原因是设备过于陈旧,继续运营没有经济效益,且该炼厂在2012年和2013年发生过火灾事故。

    6印度尼西亚产能不足,大量进口成品油印度尼西亚现有9家炼厂,炼油能力为110万桶/日,仅能满足国内62%的需求,其余全靠进口,因此印度尼西亚目前是亚太地区最大的成品油进口国(见下表)。由于缺乏政策与财政支持,印度尼西亚无法吸引海外对炼油业的投资。自1994年巴隆岸(Balongan)炼厂建成后,印度尼西亚就没有新建其他炼厂。目前,该国计划对现有炼厂进行扩能和升级改造。

    7澳大利亚炼厂继续关闭,炼油业竞争压力有所缓解据《油气杂志》统计,截至20141月,澳大利亚共有6家炼厂,总炼油能力为67万桶/日,比上年同期的76万桶/日有所减少(上年有7家炼厂)。

    澳大利亚石油需求一直在下降,2013年澳大利亚石油需求为102.6万桶/日,而2012年为102.7万桶/日。加上澳元升值推高了劳动力和融资成本,使得疲弱的炼油业雪上加霜。

 

近年来,迫于竞争压力,壳牌于2012年底关闭了位于新南威尔士州能力为8.5万桶/日的克莱德(Clyde)炼厂,并将其转为存储终端;2014年初,壳牌将其位于维多利亚州能力为11.8万桶/日的吉朗(Geelong)炼厂出售给大宗商品贸易商维多(Vitol)公司。至此,壳牌公司已退出在澳大利亚的炼油业。Geelong炼厂的未来也变得不确定。最初的报道表明维多会继续运营该炼厂,但维多更有可能选择关闭炼厂或者维持低开工率运作。

    2004年,埃克森美孚关停了其位于澳大利亚南部的阿德莱德(Adelaide)炼厂,使澳大利亚一次加工能力降至76万桶/日。加德士在悉尼的产能为13.5万桶/日的克内尔(Kurnell)炼厂也计划于201410月关闭,此后悉尼地区将不再有炼厂。这两个炼厂都将改造为进口接收站。BP公司位于东部昆士兰州布里斯班的布尔弗(Bulwer)岛炼厂正逐渐停产,并将在2015年年中正式关停,该炼厂的加工能力约为9.7万桶/日,且产品偏重于中间馏分油。

    澳大利亚剩下的3家炼厂,即BP的奎纳纳(Kwinana)炼厂(产能为13.9万桶/日)、加德士的利顿(Lytton)炼厂(产能为10.9万桶/日)以及埃克森美孚的阿尔托纳(Altona)炼厂(产能为7.9万桶/日)至少在短期到中期内还会继续运作,并有望保持微利。与亚太地区出口型炼厂相比,规模和复杂程度成为澳大利亚炼厂的劣势,这影响了它们的盈利能力。从长远看,目前开工的几家炼厂仍面临来自中东、印度、韩国甚至美国和中国炼厂的竞争,存在关闭的风险。

    8越南目前几乎全部的成品油供应都依靠进口越南目前仅有一家产能为14万桶/日的炼厂——榕橘炼油厂,在此炼厂建成之前,越南的成品油需求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满足(见下表)。越南产能为20万桶/日的第二座炼厂——宜山炼厂将于2017年建成投产。沙特拟与泰国石油公司(PTT)合作,在越南平定省建产能为40万桶/日的第三座炼厂,预计2016年开始建设,2020年左右投产。

亚太地区成品油贸易存在结构性不平衡

    受到资源禀赋限制,亚太地区石油消费依赖进口。据BP统计,2013年整个亚太地区的石油产品进口量从2003年的401万桶/日增加至882万桶/日,年均增速8.2%;石油产品出口量从2003年的167万桶/日增加至2013年的605万桶/日,年均增速13.7%,石油产品的出口增速要快于进口增速。石油产品净进口量从2003年的234万桶/日增至2013年的277万桶/日,年均增速1.7%

    1. 亚太地区不同油品供需存在不平衡

    近些年,亚太地区的裂化和常减压蒸馏比率一直在增加,从2003年的31%上升到2013年的37%,这导致更多的燃料油被转换成中间馏分油,造成柴油过剩量从前几年的50万~70万桶/日升至2013年的81万桶/日。尽管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亚太地区的炼油工业正在日益成熟,但也造成该地区汽油、柴油和航煤过剩加剧,燃料油不足。今后随着常减压蒸馏和二次加工转换能力的增加,亚太地区汽、煤、柴油等运输燃料过剩的现象将进一步加剧,尤其是柴油将严重过剩,这是未来亚太地区炼油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亚太地区每年需要从区外(主要是中东、欧亚、欧美和非洲)市场进口LPG、石脑油和燃料油。据FGE统计,2013年这3种油品的净进口量分别为100.8万桶/日、120万桶/日和118.9万桶/日;到2020年,LPG和石脑油净进口量有可能分别增至126.8万桶/日、151.1万桶/日,燃料油净进口量则可能萎缩至92.5万桶/日。

    由于汽油、煤油和航煤产量过剩,亚太地区每年都要向区外市场大量出口,2013年净出口量分别为22.5万桶/日、28.7万桶/日和80.8万桶/日。柴油一直是亚太地区石油产品中最大的出口品种。预计2020年汽油、煤油和柴油的出口量将有所下降,其中煤油和柴油的净出口量将分别降至20.5万桶/日和56.7万桶/日,而汽油将从过剩转为短缺,净进口2.6万桶/日。

    2. 亚洲不同国家(地区)油品供需存在不平衡

亚太地区主要油品供应产地有日本、韩国、印度西岸、俄罗斯远东部分、中国台湾和新加坡,主要进口地有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印度东岸以及澳大利亚等。

    亚太地区LPG进口量最大的国家是日本,紧随其后的是印度和韩国。中国由于在丙烷脱氢(PDH)和烯烃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LPG作为石化原料,对液化石油气的使用量显著增加。石脑油进口量最多的国家是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紧随其后。印度由于国内石化产品消费的增加,其石脑油出口预计会下降。新加坡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燃料补给港和亚太地区首屈一指的石油交易中心,是亚太地区最大的燃料油进口国,其次是中国,巴基斯坦位列第三。

    亚太地区主要的柴油出口国或地区是印度、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澳大利亚仍是该地区最大的柴油进口国,印度尼西亚、越南和菲律宾紧随其后。

    印度尼西亚是亚太地区最大的汽油进口国,目前进口量约为1000万桶/月;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分列第二位和第三位,目前分别为350万~400万桶/月和190万桶/月;其后是越南,目前汽油进口量约为170万桶/月。预计2015年澳大利亚将超过马来西亚成为亚太地区第二大汽油进口国。

亚太地区成品油质量规格不平衡

    1. 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成品油质量标准存在差异

    因环保要求不同,亚太地区目前成品油质量存在较大差异。

    从汽油来看,韩国、日本规定硫含量不大于10ppm;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规定硫含量不大于50ppm;泰国、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规定硫含量不大于150ppm,其中澳大利亚规定高级汽油的硫含量不大于50ppm;印度、马来西亚和越南规定硫含量不大于500ppm;菲律宾规定硫含量不得超过1000ppm。我国于20141月起实施国四标准,规定硫含量不得大于50ppm20181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供应国五标准的车用汽油,硫含量不大于10ppm。我国目前汽油出口主要面向东南亚地区,当地气温较高,对汽油蒸汽压要求较高,菲律宾进口汽油用于调和乙醇汽油,蒸汽压要求在8psi;其他高环保地区要求烯烃、芳烃以及甲基叔丁基醚(MTBE)含量均要下降。

    从柴油来看,日本和韩国规定硫含量不大于10ppm;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和中国香港规定硫含量不大于50ppm;越南主要进口硫含量在500ppm0.25%的柴油;印度尼西亚国内硫含量规定不大于0.5%,但主要进口硫含量在0.35%的柴油;菲律宾主要进口硫含量在500ppm的柴油。从201371日起,我国柴油全面启用国三标准,硫含量不大于350ppm

    2. 各出口导向型炼厂出口成品油规格不同

    新加坡是亚太地区成品油集散地,产品辐射全球。该国有3家主要炼厂,埃克森美孚所属炼厂主要出口高硫(硫含量0.5%)和低硫(硫含量500ppm)柴油;壳牌所属炼厂主要出口硫含量在0.5%的高硫柴油;新加坡国家石油公司(SPC)主要出口硫含量为500ppm的低硫柴油(均为普氏规格)。

    韩国炼厂出口柴油种类丰富,从硫含量为0.5%的高硫柴油到硫含量为10ppm的超低硫柴油全系列。主要终端市场是区域内的印度尼西亚、越南、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在套利窗口开启时将柴油运往欧洲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日本炼厂主要出口硫含量为10ppm的超低硫柴油,销往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

    印度信诚公司所属炼厂主要向欧洲出口硫含量为10ppm的超低硫柴油。

    中国台湾地区的台塑和中油所属两大炼厂主要分别出口硫含量为10ppm500ppm的柴油,销往菲律宾、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

    中国主要出口硫含量为0.2%的高硫柴油和硫含量为500ppm的低硫柴油,其中高硫柴油主要销往印度尼西亚、越南、孟加拉和斯里兰卡等国家,这些国家对油品质量要求相对宽松,炼厂出口的柴油基本能够满足要求;低硫柴油主要销往菲律宾、马来西亚、南非、中东等国家和地区。

对中国石油公司拓展成品油贸易业务的建议

     1. 巩固亚太地区传统市场

    亚太地区新增炼油能力过剩,未来我国炼厂开工率将承受巨大压力,加大产品出口是国内炼厂的唯一出路。但是,目前国内炼厂的产品质量以及码头的接卸条件与国外炼厂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再加上亚太区域内印度和韩国等国家的油品出口量不断增长,我国成品油出口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要在巩固越南、印度尼西亚等传统出口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澳大利亚等新市场。

    亚太地区新增炼油能力过剩,未来我国炼厂开工率将承受巨大压力,加大产品出口是国内炼厂的唯一出路。但是,目前国内炼厂的产品质量以及码头的接卸条件与国外炼厂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再加上亚太区域内印度和韩国等国家的油品出口量不断增长,我国成品油出口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要在巩固越南、印度尼西亚等传统出口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澳大利亚等新市场。

    越南成品油需求的七成以上需要进口,我国石油公司仍然是越南最大的进口汽、柴油供应商,占据该国约40%的市场份额。

    值得注意的是,新日本石油能源公司因日本国内需求疲软,谋求在印度尼西亚和越南建炼厂和加油站。出光兴产株式会社注资科威特石油公司,并为越南在建的20万桶/日的宜山炼厂注资90亿美元。

    2、开拓亚太地区新市场

    亚太地区产能过剩,中东新建炼油能力即将投产,我国炼厂油品出口面临严峻挑战,需要积极开拓新市场。

    尤其需要关注的国家是澳大利亚,未来该国成品油进口需求将大幅增加(见下表),中国石油公司应该提前做好对澳大利亚出口成品油的准备。澳大利亚大部分原油产量来自其西北海岸,主要出口到亚太炼厂或者日本等直接使用原油作为电厂燃料的国家。澳大利亚目前在我国原油进口来源地中排名第16位,占我国原油进口总量的1%

    近年来,迫于竞争压力,在关停多座炼厂后,澳大利亚炼油业竞争压力有所减弱。但从长远看,该国目前剩下的3家炼厂仍面临来自中东、印度、韩国甚至美国和中国炼厂的竞争,存在关闭的风险。预计澳大利亚将取代印度尼西亚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成品油净进口国。此外,随着澳大利亚炼油能力的进一步削减,未来该国可供出口的原油资源将有所增加。

    目前在澳大利亚的石油公司主要有桑托斯(Santos)、澳德赛(Woodside)、雪佛龙、康菲、埃克森美孚、Origin EnergyBG、阿帕奇(Apache)、日本国际石油开发公司(INPEX)、道达尔、壳牌和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等。据最新报告,日本三菱公司将于2016年开始在澳大利亚进口和销售柴油,该公司将耗资9770万美元在澳大利亚南部的博奈森(Bonython)港口修建油库,预计于20164-6月建成投产。日本出光兴产株式会社也看好澳大利亚市场,已于2012年年底成为美国自由能源控股公司的成品油经销商,至2012年年底,自由能源控股公司在澳大利亚投建了40座加油站。此外,雪佛龙和壳牌虽然关闭了在澳大利亚的炼厂,退出了澳大利亚的炼油业,但依然进口成品油以保证其在澳大利亚成品油市场的销售份额,例如壳牌从新加坡进口成品油,雪佛龙从韩国GS公司购买成品油。

    中国石油公司应该积极备战,做好向澳大利亚出口成品油的前期工作,早规划、早安排,积极抢占市场,为国内过剩的成品油以及在沙特炼厂生产的成品油寻找出路。

 

    3. 积极发展非洲等区外市场

    全球汽油的供需缺口集中在拉美、非洲、中东和北美地区,据剑桥能源研究协会(CERA)统计,2013年缺口量分别为65万桶/日、46万桶/日、38万桶/日和9万桶/日,其中中东和北美缺口量逐年下降,2015年中东缺口量将降至23万桶/日,北美将由短缺转为过剩。

    航空煤油供需缺口主要集中在欧洲和非洲地区,2013年缺口量分别达到12万桶/日和7万桶/日,预计2015年分别为19万桶/日和8万桶/日。柴油供需缺口主要集中在拉美、非洲和欧洲地区,2013年净进口量分别为76万桶/日、71万桶/日和57万桶/日,预计2015年分别为85万桶/日、77万桶/日和87万桶/日;中东地区2013年柴油缺口量为30万桶/日,但2015年将转为过剩14万桶/日。

    从全球成品油供需来看,建议中国石油公司积极开拓亚太区外市场,特别是非洲成品油市场。近年来,非洲经济增长拉动石油需求快速增加,但受政策以及投资环境影响,该地区炼油业扩能较慢,未来或需要大量进口油品,成为出口导向型炼油商青睐的对象。当前印度信诚公司、Essar公司等都在非洲设立了办事处,中国石油(CNPC)试图在当地建立合资炼厂,Vitol等炼油商也将其作为潜在的出口对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该地区油品市场竞争。

    4. 拓宽贸易范围,为加大LPG等进口提前布局

    目前我国国有石油公司主要定位于原油和油品贸易,从一些成功的能源贸易公司,例如GlencoreVitol等公司的经验来看,拓宽贸易范围成为加快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近年来,乙烯生产以及芳构化、烷基化和MTBE(甲基叔丁基醚)等工艺过程的LPG需求不断上升,再加上丙烯的需求缺口和丙烷脱氢技术的优势刺激了我国PDH(丙烷脱氢制丙烯)新建热潮,作为化工原料的LPG需求也显著增加。

    今后几年是PDH装置投产的高峰,原料的需求缺口将会扩大,预计2016年我国LPG作为化工原料的需求量将达到840万吨,LPG净进口量也将从2013年的295万吨增加至2016年的980万吨,LPG贸易盈利机会将会显现。建议我国石油公司提前布局,与亚太区内外的供应商联系,通过长约或现货的方式取得一手资源。同时,加强与国内丙烷脱氢厂商的联系,扩大销售。

Copyright © 2014-2020 Wangshang Tai Invest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万商泰投资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60940号
电话:0755-83829389 | 传真:0755-83821382 | 本网站转载文章及图片系做业界交流之用,不做商业用途粤公网安备 44031202000011号

 技术支持:江西大漠科技